方向负责人为张泓教授,方向共有14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副高职称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人,成员分别为:谭洁、曾序求、艾坤、李跃兵、邓石峰、周予婧、易细芹、祁芳、许明、秦爽、邹莹洁、周丹丹、刘琼。该方向主要研究和成就:
(1)开展了神经系统疾病中医康复机理与临床研究。本研究方向选取脊髓损伤后并发症、脑卒中后常见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为研究切入点,采用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结合现代康复治疗手段,将“中国特色康复技术”与“卒中单元模式”进行结合,采用循证医学、多中心临床研究,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治疗方案标准化、规范化;针对目前瘫病后常见功能障碍及并发症开展系统研究,在脊髓损伤后排泄功能障碍、脑损伤后言语、吞咽、认知功能障碍等方面形成有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治疗方案;揭示中国特色康复技术治疗脊髓损伤后各种并发症及脑损伤后常见功能障碍等的作用,探讨其康复的机理。经过前期建设,该研究已得到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余篇;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国针灸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南省中医药学会一等奖1项;获发明专利4项;获得湖南省级优秀硕士生毕业生论文1篇。
(2)开展了中医康复技术融入现代康复医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本研究方向以中医康复养生文化的古籍挖掘与整理研究为切入点,利用现代康复原理与方法对中医康复治疗技术的规范化研究,并着重对马王堆导引术等传统保健功法康复养生机制与应用进行推广研究。经过前期建设,该研究已获得3项厅局级课题资助,已经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余篇。
(3)立足于创新型、实用复合型康复医学人才培养的研究。本研究方向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思路,将中国特色康复治疗技术融入现代康复医学理论体系,明确培养目标,优化专业知识结构,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同时大力推行创新性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热情,引入现代信息教学技术手段,建立实用复合型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以及高层次创新型、研究型的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品牌专业,拓展社会需求专业,形成多方向、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经过前期建设,康复治疗学专业获批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新增中医康复学本科专业。该研究已获得4项省级教改课题资助,主编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康复评定学》、参编7部;发表相关教学论文30余篇;学生在各级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奖3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