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负责人为葛金文教授,方向共有37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副高职称1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2人,成员分别为:周德生、伍大华、陈懿、喻坚柏、陈安、刘芳、梅志刚、廖君、王国佐、谭琥、秦莉花、张堃、龙华君、张占伟、蒋军林、罗刚、余文运、邓毫斌、曾劲松、刘利娟、陈瑶、聂慧芳、唐宁、贺旭、石咏梅、谢乐、范建虎、姚婷、谭开云、胡立娟、谢瑶、李映辰、方锐、谢明霞、周胜强、王珊珊。该方向研究团队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重点围绕中西医结合防治脑血管损伤性疾病,系统地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炎症反应、铁转运异常等角度研究了脑梗死血瘀证的病理生理实质, 积极开展科技创新。主要内容、特色和取得的主要突破包括:
(1)提出了气虚血瘀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基本病机,并认为血管内皮细胞是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的关键病理,基于此,通过对缺血性脑卒中血栓形成、神经损伤、铁代谢异常过程中的氧化应激损伤、细胞凋亡、炎症反应、细胞自噬性损伤等角度进行了研究,证实了气虚血瘀的病理实质。该研究已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得湖南省级优秀博士生毕业生论文1篇。
(2)进一步开展了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效物质及其作用原理的研究,基于益气活血法重点研究了脑泰方对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修复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原理。从理论探讨、临床观察、动物实验、细胞实验等方面,从整体到微观、组织病理改变到分子机制等多角度证实了益气活血方剂对气虚血瘀证中风具有防治作用。该研究得到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已经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余篇。
(3)创建了一种新的研究中药药效(药理)的半体内实验研究方法。该方法更为接近药物在体内的状态和生物活性,为研究中药有效成分的干预作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该研究成果得到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湖南省科技基金资助,培养博士研究生3人,获得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1篇。